举办《东京都市圈城市和轨道发展的启示》学术讲座

2014-03-27 12:18
武汉规划协会

2014年3月7日,市国土规划局邀请深圳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高级规划师刘龙胜做主题为《东京都市圈城市和轨道发展的启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局编制处殷毅处长主持,来自局机关、各分局和局属二级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城市研究网络成员单位的技术人员、部分在汉高校师生、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部分会员聆听了讲座。

刘龙胜所长在城市发展研究、综合交通规划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著有《轨道上的世界——东京都市圈城市和交通研究》一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此次讲座主要以东京都市圈城市和轨道交通发展为例,反思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对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可借鉴的优秀经验。

首先,刘龙胜所长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数字,形象直观地总结了东京都市圈城市交通的特点:网络规模大,轨道主体多,制式多样;且轨道交通在客运交通中占有垄断地位,公共交通中轨道出行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刘龙胜所长认为,从交通角度观察,东京是一个极端的单中心城市,东京区部和大部分的中枢功能都集中在单中心,与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比较起来,东京都市圈职住分离严重,出行模式以大量的中长距离通勤交通为主,单极化和向心性非常显著。虽然东京轨道交通支撑了都市圈高效运转,但是它却是单中心城市结构形成的巨大推手之一,成功但不精彩。

刘龙胜所长以东京为例进行反思,对我国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反思。建议借鉴巴黎多中心城市形态形成的经验,避免中心区商业办公功能的过度集聚,加强居住功能。他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构筑多中心城市结构是一把“双刃剑”,轨道交通是实现外围次中心和主中心快速联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为市场规律的作用,轨道引发的居住人口疏散通常快于就业岗位转移。若缺乏系统性措施,所谓的次中心极易成为依附主中心的卧城。他建议借鉴香港、波特兰等基于建筑量分析的规划及管理实践,将建筑总量、功能结构、职住比例等纳入总体规划研究内容,并将建筑量化分析引入控规的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的过程,以实现对城市就业岗位合理分配的引导与控制。

对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刘龙胜所长提出以下建议,轨道线网规划应以通勤形态判断为前提保持适时的动态调整;在城市快速扩张期,放射性线路和潮汐现象更应受到重视;应充分重视市域快线和城际线等快速轨道建设,并尽可能直达中心区,避免人为制造换乘压力;在大规模轨道建设运营期应高度重视财务的可持续,应加强研究轨道建设经营的市场化或者准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建设的法制化等。

最后,刘龙胜所长简要介绍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实践经验,例如轨道线网规划的五年一轮修编等,并着重介绍了与香港合作的港铁4号线的建设和运营经验。

讲座结束后,市国土规划局殷毅处长组织座谈,市政处、交通院、规划院、地空中心、编展中心等有关专家参加,与刘龙胜所长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