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武汉2049远景蓝图细化为40个重点事项
2014-05-04 09:28
武汉规划协会
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作为引导城市发展转型顶层设计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工作已启动实施。
同时,编制《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重大问题2014-2020年立法规划》、修编《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并完善适合我市实情的人口发展政策等重要工作都在加快推进中。
据悉,上述都是“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40个重点督办事项内容。
2012年8月起,市委、市政府委托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历时一年多编制完成《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去年11月,为期三天的“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发动全城共商,使武汉2049远景蓝图成为千万武汉市民的共同向往。
为将战略和共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作为2014年市委1号文出台,对远景规划实施的路径、阶段、责任单位等作出统筹安排。
市委督查室据此梳理确定了完善立法计划和规划体系、人口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文化、国际化等九大方面共40个重点督办事项。围绕这40个事项,我市又确定了201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进度安排,“通过持续跟踪督办,一步步地将2049远景蓝图变为现实”。
同时,编制《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重大问题2014-2020年立法规划》、修编《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并完善适合我市实情的人口发展政策等重要工作都在加快推进中。
据悉,上述都是“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40个重点督办事项内容。
2012年8月起,市委、市政府委托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历时一年多编制完成《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去年11月,为期三天的“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发动全城共商,使武汉2049远景蓝图成为千万武汉市民的共同向往。
为将战略和共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作为2014年市委1号文出台,对远景规划实施的路径、阶段、责任单位等作出统筹安排。
市委督查室据此梳理确定了完善立法计划和规划体系、人口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文化、国际化等九大方面共40个重点督办事项。围绕这40个事项,我市又确定了201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进度安排,“通过持续跟踪督办,一步步地将2049远景蓝图变为现实”。
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重点督办事项201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摘录)
责任事项 |
责任单位 |
2014年具体工作任务 |
关于完善立法和规划体系
|
市人大办公厅 |
编制《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重大问题2014-2020年立法规划》
制定《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
开展《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武汉市山体保护条例》、《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立法调研 |
市国土规划局 |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修编评估初步成果 | |
市发改委 |
修编《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 | |
关于人口发展
战略 |
市发改委 |
与国内权威机构及相关部门成立课题组,研讨人口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的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重点;开展调研武汉市各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形成人口规模远景展望和分阶段预测专题调研报告,研究制定并完善适合我市实情的人口发展政策 |
市委组织部 |
完善国际性人才高地“1+N”政策体系
健全各区、开发区人才政策体系,重点推动各区、开发区做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创新和服务保障工作 | |
市人社局 |
创新吸纳引进大学生的政策 加强宏观预测和政策研究,发布《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 |
举办“知名企业进高校”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实现企业面向海内外遴选优秀人才。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400场以上,提供岗位数不少于16万个,力争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就业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大力构建大学生见习基地,力争到2014年底,接收大学生见习2万人次,见习留用率达到30%以上,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就业见习基地实现就业或提升了就业能力
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实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321工程”,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 ||
关于科技创新 |
市科技局 |
制订出台《关于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选择武汉理工大学等2所高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改革试点
建设5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技术经纪人制度,发挥技术市场成果转化的主渠道作用,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亿元
组织实施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专项 |
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规划局、各相关区 |
完成“武汉市大学之城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12-2020年)”评审发布工作
建立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在汉高校建设发展具体工作 | |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科技局 |
编制完成《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推动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推动设立光谷科技银行,力争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区域性要素市场年交易额突破3500亿元 | |
关于产业发展 |
市经信委 |
进一步推进四大板块产业研究,提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和大临港四大板块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编制形成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
启动实施“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引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50亿元 |
市发改委 |
围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提出2020年和2030年武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完成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研究报告 | |
市科技局 |
着力促进八大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720亿元,实现20%的增长 | |
关于交通 |
市交运委 |
争取再开通3条国际地区航线
强化长江水道作用,实现“江海直达”72小时到达率90%,准班率85%。“泸汉台”航班执行率85%
建设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 |
市国土规划局 |
完成地铁城市规划研究
编制快速路集散系统分区交通组织及建设规划
编制《都市区慢行系统及绿道规划》,完成东西湖试点片慢行系统规划 | |
关于城市
规划建设 |
市国土规划局 |
组织编制《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
完成《城市公共视点管控规划》
开展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优化工作 |
市城建委 |
研究荆楚建筑风格,为武汉城市主色调的确立和风格形成提供依据
起草编制市政综合管网技术标准大纲和技术标准 | |
市住房保障房管局 |
推进原汉口五国租界风貌区房屋资源现状调查工作
制定全市20处优保建筑保护图则
配合开展大汉口艺术城规划范围内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调查工作
积极开展优保建筑本体及周边违章搭建情况调查摸底
完成全市第九批优秀历史建筑推荐申报工作 | |
关于生态保护 |
市水务局 |
完成全市第三批新城区约50个湖泊的“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请市政府批复 |
市法制办 |
做好全市生态保护条例的制定前期工作 | |
市国土规划局 |
组织编制《武汉市江河岸线流域综合规划》,从岸线保护与利用、产业发展、市政建设、生态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布局
负责组织编制自然山体保护规划编制规程与标准 | |
市林业局 |
完成武湖、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控设施建设,沉湖、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植被恢复工程、种植苔草、菰、莲、芡实等40公顷,封育芦苇100公顷等 | |
市环保局 |
研究起草《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程序立法 | |
关于文化 |
市委宣传部、市文新广局 |
以武汉经济开发区图书馆为试点,探索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新模式。筹备武汉图书馆汉阳分馆建设。
建成开放江汉关博物馆,启动武汉博物馆二期工程,推进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博物馆10家以上
举办“书写大武汉”首届全国地书大赛 |
市委宣传部、市文新广局、市发改委、市城建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 |
设立工程设计产业支持专项资金,推进国家级东湖工程设计城、沌口工程设计产业园、金银湖工程设计产业园建设,设立全国首家实体和网络相结合的工程设计项目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工程设计之都”建设 | |
关于国际化 |
市发改委 |
引导我市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参加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审,组织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参加省重点物流企业认定,不断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
市物流局 |
加快推进物流“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完成园区(中心)基础设施及物流项目建设投资80亿元。
开工建设武汉物流交易所一期工程 | |
市商务局 |
打造商贸物流服务圈,加快中百集团中央常温物流配送中心、阳光购物阳逻物流配送中心、苏宁武汉地区运营中心、武汉诚通钢材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武汉世通家用电器朱湖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重点做好机场、阳逻口岸及电子平台的建设工作 | |
市委宣传部 |
开展前期调研,起草《武汉城市特色及表达分析报告》 | |
市体育局 |
举办好首届WTA女子职业网球超五巡回赛等9项国际体育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