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志·规划国土篇》(1980-2000)2003年编纂工作总结暨2004年工作要点

2004-07-22 10:49
武汉规划协会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武汉市志(1980-2000年)〉编纂委员会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按照《武汉市志(1980-2000年)篇目大纲》下达我局编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章节的要求,在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志书编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3年编纂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3年编纂工作完成情况
      (一)篇目的制定情况
      2003年1月,我局以武规土资[2003]4号文确定规划、土地章节编写提纲的具体分工,提出编纂工作要求,落实到各职能处室和部门。各处室和部门紧密结合自己的职责范围、具体工作内容制定编写纲目,分头召开会议动员传达至基层编写工作人员。
      (二)资料收集情况
      志书编写专班在资料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组织邀请老同志召开座谈会回忆大事;二是内部整理收集局档案;三是外出四处搜集资料。至2003年底,志书专班土地组复印、存档、装订成册的修志相关资料累计31卷600余本,规划组收集复印的资料达44盒16袋。志书专班共购买《武汉年鉴》,城建年鉴,城建志、统计年鉴、《湖北省土地志》等资料200余本。这些资料的收集,对编纂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细化提纲完成情况。细化提纲为初稿的纲目,也是初稿撰写的依据和索引。修志专班十分重视细化提纲的编写,对修志责任人提交的细化提纲进行了反复审议并邀请专家参与审评,于7月按照原定计划全面审议和审定完成各编写部门承担的修志的细化提纲,如期转入初稿内容编写。
      (四)初稿完成情况。至2003年12月31日,规划、土地志初稿已全部上报,全面进入审议修改阶段。矿产志、测绘志初稿完成,上报待审。
      二、2003年编纂工作的基本做法和体会
      2003年修志工作之所以能克服困难,比较快速、顺利地进行,其基本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从严要求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修志工作。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以武规土资[2003]4号文发出“关于开展《武汉市地方志》(1980-2000年)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章节编纂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目标、计划和要求,明确由协会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召开局长办公会,将编志工作列为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成立了以张林局长为组长,栗建新副局长、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锡贵为副组长的“市局《武汉市志·规划国土章节》编纂领导小组”,对编志工作加强了领导,并安排协会组织落实修志工作;三是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的编志要求,即编志工作纳入局工作目标和领导、机构、经费、人员、条件到位,并进行严格检查、督促,使编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计划周密,组织落实
      《武汉市志·规划国土资源篇》编纂工作共分为准备及编制提纲阶段、搜集资料阶段、编纂初稿阶段、初稿审定阶段和整理上报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有较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使编纂工作按计划完成,协会重点落实了以下几点工作:
      1、划分编写组,任务落实到位。按处室职能分工成立了编纂综合协调组、总体规划编写组、规划拆迁管理编写组、国有土地编写组四个组,把编纂任务落实到位。
      2、成立工作专班,发挥顾问作用。共聘请10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且乐于奉献史志工作的老同志成立工作专班,协助编写人员搜集资料,审定编写的细化提纲,审改初稿和进行总纂工作;并聘请专家为技术顾问,负责指导、帮助和参与编审工作。
      3、对特殊专业,作特殊安排。矿产志因2001年体改后矿产管理工作已正式划入我局,经多方咨询研究,报领导批准后,以武规土资[2003]57号发文将矿产管理列入此次修志内容之一,组建专班,编制提纲,明确责任,开始推进。测绘志,专门召开了《测绘志》编纂工作座谈会,明确编写主体,将测绘志编纂工作交由勘测院为主、技术处参加,并成立了单独的编写组,予以周到安排。
      (三)讲究方法,措施得力
      为保证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协会经多方研究咨询,在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1、加强培训,提高编纂水平。为提高编纂责任人编纂能力和水平,先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请市志办专家讲课,参加培训人员共一百余人次。通过培训,使参与编志人员提高了对编纂工作的认识,掌握了编写的原则和技巧。同时还派人参加了市修志办举办的市地方志研讨培训班,学习、提高修志业务水平。
      2、广集资料,充实编志内容。为搜集资料,购买了《武汉年鉴》,城建年鉴,城建志、统计年鉴、《湖北省土地志》等资料;并从局内部档案中整理修志相关资料,复印、存档、装订成册;组织召开了区(分)局编纂工作会议,部署区(分)局修志搜集资料任务,并分赴各主城区分局、各远程区规划土地局、各开发区分局调研志书编纂工作情况,搜集有关资料,沟通区间信息。
      3、吸取老同志的宝贵经验,收集他们珍藏的文字资料。规划、土地编写组邀请离、退休的许多老同志分别座谈。帮忙理清思路,提供资料,出谋献策,有的还帮忙写回忆录,为修志工作作出了宝贵贡献。
      4、制定规定,规范书写要求。为规范编写内容,使之符合志书编写规格和要求,避免将来返工,结合市志编写规范及我局工作特点,制定了文稿书写技术规定。
      5、交流咨询,提高编写质量。为交流资料、交流信息、交流经验,促进编写工作,分别召开了市局《武汉市志》土地篇、规划篇两次编纂工作研讨会。并将规划·土地细化提纲集中整理成册,送有关领导、专家、管理人员咨询,为最后总纂打下基础。还印发了《武汉市地方志》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章节编纂工作动态共37期,加强了交流。
      6、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工作。为抓重点、树典型、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对一”协作工作,安排专班人员与编写责任人(部分)建立协作对子,帮助指导重点责任人率先写出初稿,再行推广,全面铺开。
      7、定期统计,公告修志进度。专班每2周统计一次修志进度,并通告给各修志责任处室。
      8、优化流程,加快修志进程。对各编写责任人上报的初稿,各专班组指定专人重点审阅稿件,召开审议会议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并返回修改,以保证审议质量;对审议修改后再次上报的稿件,各专班指定专人分工修改、完善后,再报总纂人员统稿,以此一环套一环的方法加快工作进程。
      (四)克服困难,积极推进
对我局承担的修志任务,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局各处室、各区(分)局、局属各二级单位领导及修志相关人员绝大多数在思想上重视。修志责任人在百忙中克服诸多困难,参加组织召开的志书编写培训会、工作会及研讨会,在会上认真学习、研究及交流;并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加班加点,阅读资料,编写细化提纲及初稿,争取努力完成编纂任务。
      三、2004年编纂工作建议及要点
      (一)加强行政监督,建议纳入目标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2002年78号文《武汉市志(1980-2000)编纂工作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应“根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文件,做到‘一纳入,五到位’”,将修志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我局也以2003年4号文《关于开展〈武汉市地方志〉(1980-2000年)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章节编纂工作的通知》发文明确落实‘一纳入,五到位’,但修志工作实际并没有安排入我局2003年度工作目标,这给2003年修志工作办理力度及激励机制带来了一定影响。为加强修志工作的行政监督,使2004年修志工作顺利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议将修志工作安排纳入我局2004年工作目标。
      (二)外学内补,努力提高修志人员修志能力
      修志专班及修志责任人都是第一次参与修志工作。志书有其自身特点,虽然2003年中对修志工作人员进行了几次培训,也出台了志书的文稿书写规定。但单独编纂几部志书的任务还很重,修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待进一步的提高。2004年中,拟安排多种学习渠道、加强对修志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扩大范围,搜集和利用资料,充实内容完善初稿
      初稿已基本完成,专班主要工作由帮助修志责任人写稿转入到充实稿件内容,补充、修改、完善初稿上来,这需要在掌握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因此, 2004年,资料的搜集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资料要在研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特别注意对远城区局、开发区局资料的利用问题。
      (四)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离退休老同志参与会审
      上报市志办的初稿基本定稿后,拟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组织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会审,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再行充实修改,争取交出去的志书符合编纂要求,达到较高的水平。
      (五)摸索建立编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局修志工作开展一年来,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本次志书修编,全局上下有了一定的共识,为使将来的史志编写纳入良性循环,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基础抓起,摸索建立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连续工作机制,为今后的编志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