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本年度第四次学术讲座
2008年9月4日,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与武汉市规划局联合举办了本年度第四次学术讲座。邀请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董卫教授讲授历史环境中的城市设计方法问题。讲座由市规划局刘奇志副局长主持,协会部分开发建设单位及规划系统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董卫教授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授,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本次讲座董教授主要结合其正在进行的历史城市空间振兴这一研究课题,以江南城市的历史环境为例,探讨一个城市如何在保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的前提下,建构起高效、可行的现代化城市空间。
董教授通过借用考古学中“文化层”的概念,对城市历史空间进行分层,从中看出,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物质遗产处于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传统的街巷肌理已不覆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城市空间,物质遗产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成系统。董教授认为,振兴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现在个别学者反对在历史环境中谈城市更新,这实际既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也制约了城市的更新发展。城市规划人员不应片面的理解“保护”的含义,不能只单纯考虑哪些建筑需要保护,更应思考保护后的用途,这就必然的涉及到城市更新改造问题。这里,董教授以南京、苏州、杭州的保护规划为例,介绍了城市空间分辨率、历史空间要素演化周期率、典型地块环境分析等较为先进的城市设计方法,并从高层建筑、城市功能转型的角度,介绍了日本、伦敦、俄罗斯等国外城市在历史空间保护工作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
刘奇志副局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认为,董教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城市保护与更新的问题。通过案例介绍,表明了系统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梳理城市文脉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武汉也如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面临着相同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今天的讲座将有助于我们规划人员理清思路,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市的保护与更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