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2004年工作总结暨2005年工作要点

2005-04-14 09:34
武汉规划协会

      2004年,在行业主管部门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下,协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推行,坚持以服务于行业为中心,紧紧围绕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局,大力开展规划宣传、学术交流、志书编纂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赋于的各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2004年主要工作
      (一)扩大了行业宣传阵地,城市规划宣传工作得到加强
2004年,协会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推行,围绕行业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宣传工作,努力增强了全社会的规划意识。
      1、组织评选了“2003年度武汉市规划国土十件大事”
      为认真宣传城市规划行业年内所做的大事,协会邀请了省建设厅、市规划管理部门、勘测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会员单位代表70余人进行民主投票、认真评选出“2003年武汉市规划土地工作十件大事”。并利用规划展示厅宣传规划国土十件大事,使参观的领导、市民们了解2003年我市规划国土工作所做的实事和取得的成绩,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
      2、实施了“网上规划协会”工程
      为加强与会员的沟通,向广大会员和网民进一步宣传城市规划、法规政策,增强协会工作透明度,由协会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数字武汉——规划国土在线”国际互联网站上开辟了“网上规划协会”专栏,设置了协会简介、会员单位、工作动态、通知公告、行业信息、电子刊物、会员之声、大事记等8个子栏目,通过互联网站积极宣传城市规划行业和协会动态。网上规划协会这一新举措,受到广泛好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每日要闻》第158期中称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网站为“更好的促进我市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渠道”。
      3、更新扩充了武汉城市规划展示厅规划宣传阵地
      武汉城市规划展示厅的建设是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展厅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闭馆检修更新工作,拓展了宣传服务覆盖面:进行了汉江两岸开发、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王家墩商务区控规等优秀规划、勘测、交通设计作品展示;举办了水果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武汉新区(四新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社会公开展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意见;采用了多种形式普及高科技教育及爱国爱市教育,扩大展厅宣传力度;全年共接待各类观众13600人次,积极发挥了武汉辉煌建设成就和美好发展前景展示的窗口作用,为城市宣传做出了较好贡献,赢得了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提高了出版《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行业会刊的质量水平
      协会主办的行业会刊《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是协会与会员单位和会员之间交流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共出版发行了五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行业领导的要求,期刊力求紧紧围绕行业的中心任务,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推行,注重了信息的新颖性、多样性、时效性和可读性,受到了会员读者的欢迎。通过期刊宣传阵地,加紧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宣传了城市规划、法规政策,扩大公众参与,提高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二)组织了行业盛会及学术交流,行业交流与进步得到健康发展
      1、圆满地承办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十周年庆典活动暨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改革与发展报告会”等系列全国性的会议
      此会是全国城市规划界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是回顾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十年工作,总结城市规划、勘测经验,增进团结、迎接新时期挑战的行业空前盛会及辉煌成就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及省、市有关领导以及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等城市规划界顶级专家都参加了会议。美国、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协会主席,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5个城市计700多名规划行业专家,各地规划局长、规划院长、勘测院长都参加了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实地考察和综合比较,反复研究后,最后敲定委托武汉市规划局、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承办此会。协会在市规划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不辞辛劳,组织了近200人的会务工作人员协同作战,以热情的服务、优质的会务工作,圆满承办了这次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11月11日专门来函表示感谢,称会议办得“空前盛大、不同凡响”,赢得建设部、中规协领导及国内外规划行业知名专家的一致好评。
      2、组织召开了武汉市规划国土局与部分大型开发、建设单位新春座谈会
年初,受市规划局委托,协会举办了武汉市规划国土局与部分大型开发、建设单位新春座谈会。武汉钢铁集团、地产集团、城建投资公司等在武汉有影响力、可代表武汉市开发、建设界主流声音的16家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应邀出席了座谈会。会议回顾和总结2003年武汉市规划国土主要工作,介绍市规划局2004年的工作思路和要点。会议同时听取了各开发建设单位代表就政务公开、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人员素质和引进新观念等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这一重要平台,配合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有效促进了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3、承办、组织、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培训
      2004年,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5月,协会圆满承办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管理委员会法制专业组第九次会议。会议主题围绕《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行研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4个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会议并围绕主题提供书面交流材料并做研讨。建设部、中规协、省建设厅、市政府领导出席此会做重要讲话。我局介绍对《行政许可法》的准备和贯彻实施情况,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城市的好经验。
      4月,协会组织规划院、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州等6个远城区局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举办的“中小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研讨班”;6月,组织法规处及部分分局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研讨班;7月,为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展示厅的展览布置和策划工作,组织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参加了“深圳中国土地运营博览会”;组织规划处、人事处、技术处、咨询中心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12月,组织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土地登记发证中心参加了湖北省土地学会举办的“树立科学发展观 严格土地管理”论坛。通过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学术交流,引进其它城市的相关先进规划理念、信息,为我市开展规划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三)推选了行业优秀工作者和行业资深工作者,规划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经建设部批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组织了评选全国城市规划行业优秀工作者和行业资深工作者的活动。协会秘书处及市局人事处提出武汉市城市规划系统推荐名单,填表、审核后经省厅上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规协在全国开展了全国城市规划行业优秀规划工作者及行业资深规划工作者评选活动,经综合评定、上网公示,最后发文公布:我局陈锡淼等 68位老同志荣获全国城市规划行业资深规划工作者贡献奖,张林理事长等3位同志荣获全国城市规划行业优秀规划工作者荣誉奖,这是解放以来全国第一次对城市规划界资深工作者和优秀工作者给予的全国性表彰。
      (四)按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了地方志编纂阶段性工作
      在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志书编纂专班积极推进工作,按照年度目标任务,一是积极修改、补充和完善《武汉市志(1980-2000年)》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章节上报稿,二是积极编纂《武汉市城市规划志》、《武汉市土地志》、《武汉市地质矿产志》、《武汉市测绘志》等四部专志。在志书编纂过程中,专班将初稿分章打印成册,分别反复征求局领导、总工、有关处室和离退休老专家意见,防止疏漏和差错;对志书编写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了技术规定予以统一;在编写时,广泛收集资料,在上报市志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拓展章目,重新制定专志提纲,丰富、完善内容。经过比较艰苦的努力,于6月按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要求时限如期完成市志规划国土章节上报稿目标任务;年底完成了四部专志初稿,圆满完成了志书编纂阶段性目标。
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12月14日来文,称协会志书专班目前编纂的《武汉市土地志》、《武汉市地质矿产志》“将填补1840年以来我市矿产、土地志的空白,能为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盼能早日出版”。
      (五)落实协会章程,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召开了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及第一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按照《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章程》,本着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宗旨,协会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及第一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省建设厅、省规划院、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向全体会员单位汇报了2003年协会工作,研究2004年协会工作重点,决策协会今后发展机制;对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对2003年协会财务进行了审核。通过会议,与会员单位交流沟通了行业信息,同时利用协会这一重要平台,加强行业与政府及行业间的沟通,共商行业改革、发展大计。
      2、通过了武汉市民政局社团组织年检
      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04年5-7月,市民政局对市社会团体进行了年度检查。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03年度社会团体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6月,协会秘书处书面向民政局领导汇报了我会成立以来社会组织、工作活动、财务收支情况,得到民政局社团处的肯定和支持,顺利通过了年检。
      3、加强协会在行业中交流
      2004年,协会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3月,协会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组织的“庆祝全国城市勘测工作50周年暨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二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4月,参加了中规协举办的“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及研讨会”;7月,参加了“中国土地学会主办的中国土地学会团体会员代表大会暨土地科普工作研讨会”及中国土地学会城市分会主办的“城市分会工作研讨会”;8月,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11月,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对外交流组2004年年会”;12月,参加了武汉市政府举办的“武汉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这些行业交流活动,提升了协会在全国同行业的影响力,同时学习到其它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
      4、稳步推进控股城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2004年,协会指导城源公司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机制,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完成了我市重点工程武钢二冷轧厂的征地、拆迁、还建的所有手续,保证了今年四月份武钢二冷轧厂的顺利奠基开工;完成了我市重点征地拆迁项目中北路延长线东亭片拆迁代办项目的摸底调查(460户,面积110511.83 m2);完成了汉阳十里铺夏家湾的拆迁代办工作(25户,面积10121.88 m2);重点发展了土地登记代理业务,承接了武钢燃气公司代办和排水公司11宗代办任务;完成了房地产开发德威大厦项目工程的规划审批手续,桩基工程已完成,其它工程施工正在紧张的进行。公司各类档案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在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协会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行业主管部门武汉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社团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1、尽快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合署办公的行政体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2005年,应积极筹备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制定《武汉市土地学会章程》,筹组学会机构,协商并推荐理事候选人的名单, 聘请一批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知名人士作为学会的专业顾问,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学会成立后,将以服务于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行业为己任,在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致力于团结全市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者,普及和推广城市规划、土地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积极筹备召开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章程》第四章第十六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届(3年)召开一次”的规定,如无特殊情况,应于2005年召开第二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并向大会认真总结报告上一届工作和经验,通过讨论和广泛征求会员意见,明确今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协会领导,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3、组建、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协会要组建、完善未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扩大协会行业网络发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管理、法规监察、城市勘测和新技术应用等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大力开展城市规划行业宣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和经验交流活动,促使武汉市城市规划行业形成正确的行业理念,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市场、提高行业内涵,促进行业单位与行业人才的整合,逐步形成正确的、浓郁的、符合发展要求的、有武汉特色的城市规划氛围。
      4、求真务实,讲究质量,编纂完成四部专志。志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2005年要编纂出版《武汉市城市规划志》、《武汉市土地志》、《武汉市地质矿产志》、《武汉市测绘志》四部志书。特别是《武汉市土地志》、《武汉市地质矿产志》将填补我市历史上地方专志的空白,市志办已提出了要求。2005年编纂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2005年1-3月,完成四部专志各主城区、远城区和开发区资料收集整理;4-7月,完成四部专志的初稿与搜集的资料之间的整合,提出各征求意见稿和专家评议稿;8-10月,组织专家评议、修改志书稿件,提出各专志出版稿;11-12月,完成四部专志的审定、出版。
      5、围绕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做好会刊《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的出版工作。2005年,要继续利用《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期刊宣传阵地,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深入推行,进一步宣传城市规划、法规政策,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每期按时向会员单位发送;要增强编辑实力,完善编委审稿制度,进一步丰富刊出内容,注重稿件的时效性,形式更加新颖多样;要严格按双月刊的原则,年内计划出版6期,并争取取得内部出版刊号。
      6、充实、完善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网页。协会要在现有“网上规划协会”网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协会网页内容,及时宣传、展示协会工作及行业信息;利用“会员之声”专栏,与会员沟通信息,方便会员了解、参与协会活动;通过互联网沟通国内外同行业的互动交流;丰富协会工作内容。
      7、开展多种形式行业学习考察、培训交流活动。要充分依靠借用力量,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单位,组织开展与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相关的学术讲座、课题研究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行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学术造诣;要加大多向交流,组织行业单位进行学习考察、培训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行业技术,推动行业事业的积极发展。
      8、加强武汉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宣传窗口作用。要继续配合《行政许可法》的推行,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宣传,积极发挥武汉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规划宣传的品牌效应和窗口作用,引入规划设计互动设施,提高公众规划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根据总规修编情况,适时对展厅的模型、展板、演示片、投影幕布进行一次大更新,以新的面貌、新的手段,将武汉的美好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要设置控规展示、法定图则、拆迁信息及相关政策查询系统,提供现场解说服务,缓解规划管理部门的压力;要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宣传联络工作,努力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作好规划土地宣传与公众接待等,向来参观的国内外领导、公众展示武汉城市规划行业的风采。
      9、进一步推动控股城源公司的健康发展。公司要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和技术水平开展工作,在理念上要更加强调市场化;在管理上要强调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机制,注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在房地产开发、征地拆迁、土地登记代理等业务经营中要强调优质服务,圆满完成中北路延长线拆迁工作,积极争取天兴洲大桥和电气化铁路改造征地拆迁项目,加大土地登记代理业务管理,力争总创收260万元;努力争创德威大厦项目获《黄鹤杯》质量目标;树立现代企业良好形象;要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规划协会开展行业活动提供经济保障。
      10、切实为会员单位服务,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与行业间的桥梁作用,利用行业协会这一平台,配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加强行业与政府及行业间的沟通,切实为会员单位服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要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和授课,组织行业单位进行规划、法规、土地资产经营、城市建设重点及发展趋势的讲座、培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和各理事单位的信息交流,了解并汇总各会员单位对行业的要求,代表行业单位,形成行业的声音,运用协会的杠杆作用,将行业的声音转变成行业的动作,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11、健全协会内部机构建设,提倡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创造协会工作的新局面。要健全协会内部机构建设,完善协会办公室办公制度;要本着合理使用会费、切实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宗旨,严格协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协会财务出入帐目管理。要提倡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在经验学习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兄弟协会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方法上采取自办、合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务实有效;要借助机关审批制度改革,争取和办好行业主管部门转移或交办的政府行政职能辅助性工作,为行业发展多作贡献。

 

二○○五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