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 促进交流——记2006中国(福州)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2006年5月16—18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在福州联合主办了“2006中国(福州)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乘此东风,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协会”)为了给各会员单位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各会员单位参加了该论坛。
本次论坛的组织由市规划协会主办、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在论坛的论文征集中,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共收集各会员单位报送论文15篇,并全部收入《2006中国(福州)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其中有两篇在该论坛的分论坛上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成绩不匪。本次论坛的学习考察由市规划国土局刘立成副总工带队,来自市局技术处、洪山分局、市勘测院、市交通设计研究院、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中心的16位同志参加了该论坛。在论坛活动中,大家不仅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城市理念,同时也宣传、推介了武汉市的经验与成绩。
本次论坛主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题,来自英、法、俄、美、德、日等国及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城市规划、生态城市与生态技术、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塑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工作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为了增强规划工作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了解,论坛结束后,在论坛会务组的组织下,参加学习考察的同志考察了福建的闽清宏琳厝、四乐轩、闽清宏琳厝、四乐轩、三明古民居安贞堡、闽西客家土楼。以上这些建筑坐落布局考究、建筑造型独特,构造技术精湛,外观造型壮观,空间层次丰富,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福建土堡建筑精华中精华”。最后大家还考察了鸦片战争期间由外国殖民主义者在厦门鼓浪屿建设的西方建筑,从而使大家对中外建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次考察学习,不仅使大家学习了许多前沿的规划知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优秀建筑的设计理念,而且使各会员单位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起到了市规划协会桥梁的作用。
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1 |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
盛洪涛、张勇强、凌利 |
市规划局 |
2 |
开拓信息资源 构建信息平台 服务城市建设 |
熊向宁 |
咨询中心 |
3 |
武汉“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
张翼峰、黄广生 |
咨询中心 |
4 |
住宅户型设计中应把握的细节 |
张翼峰、徐剑 |
咨询中心 |
5 |
基于GIS、RS的武汉市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
王 芳 |
咨询中心 |
6 |
城市广场周边高层建筑空间形态研究的探索 |
胡友斌、晏艳 |
咨询中心 |
7 |
延续城市文化脉络,协调城市发展建设 |
赵 杨 |
咨询中心 |
8 |
浅谈生态建筑 |
余 镭 |
咨询中心 |
9 |
大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研究 |
陈 华 |
交通院 |
10 |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与TOD模式分析 |
熊 玲 |
交通院 |
11 |
武汉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论文 |
李建忠 |
交通院 |
12 |
武汉城市空间发展与交通关系研究 |
白 帆 |
交通院 |
13 |
试谈城市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和谐共生 |
孙小丽 |
交通院 |
14 |
价值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 |
黄 澍 |
交通院 |
15 |
城市规划动态监管与实施分析 |
李宗华、彭明军、周海燕、付为 |
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