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第一高楼将刷新武汉天际线

2016-10-10 08:52
武汉规划协会

绿地中心4天一层“长高”

 

    在武昌“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中,滨江文化商务区是重要的发展引擎,这个功能区将成为武昌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古城风貌与现代时尚相互辉映的重要区域。
    近日,“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华中第一”的武汉绿地中心主楼主体结构工程完成过半。目前正以4天一层楼的速度不断长高,以破竹之势直冲云端。
    武汉绿地中心2011年7月全面开工,2014年7月底破土而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5万平方米的服务式酒店、4万平方米的超五星级写字楼和2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群等部分组成。
    机器人助阵,摩天楼4天长一层
    中建三局绿地中心项目经理姚攀介绍,工程建设能达到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项目运用了众多世界领先施工技术。
    超高层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如同给大楼套上一顶“金钟罩”。平台负载三台亚洲最大动臂吊和一台集成塔吊,工人在上面施工如履平地。
    “徕卡TM50I”精密测量机器人,自动采集建筑测量数据,精度达亚毫米级,发现变形则会发出警报、短信、邮件等形式预警。全自动焊接机器人,提高焊接质量,降低成本近30%。
    借助超高层砼泵送设备,混凝土可实现“一泵到顶”,送达垂直高度达586米。
    “建筑信息模型”即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明确电线电缆走向,1233公里管线不撞车。
    采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最高的“钢骨架”,抗8级地震、17级台风,建筑使用寿命可达100年。
    会“呼吸”幕墙也是一大亮点。项目整体幕墙面积约13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通过特有的通风系统,为建筑内带来自然风,并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大楼能够自由“呼吸”。据悉,天际幕墙将提前点亮,不用等到全部竣工,市民就可以一睹华中第一高楼的璀璨华服。
    绿地高度,擎起长江天际线
    “看着它一天天长高了,从一排排楼房中露尖了,如今鹤立鸡群了,心情真的很激动!”住在绿地中心对面小区的张先生感叹。
    已在绿地国际金融汇置业的朱先生说,“以前来这里,只能说武昌车辆厂,否则别人不认识,现在说606,的士司机绝不会跑错路。”
    站在武汉606高处向下俯瞰,整个城市尽收眼底,最为醒目的便是那条玉带般缠绕在武汉腰部的万里长江。
    武昌区国土规划分局负责人介绍,武昌滨江(鹦鹉洲大桥—二七大桥)区段,是城市中央活动区内存量用地分布最集中,最能体现武汉江城特色的两江四岸区域,可以形成“W”形的天际线空间意向。计划2017年竣工的绿地中心,绝对是这段天际线的最高波峰。
    地标建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更是城市启动经济扩张的引擎。显然,606米高度已经跨越了建筑的领域,将延伸到产业、经济、城市格局等方面,真正成为武汉国际性的时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