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之都为平台,努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我院承办的“2025年文化创意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武汉)国际研讨会”在汉圆满召开

8月25日-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处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联合主办,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旅游组织支持,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规划协会承办的“2025年文化创意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武汉)国际研讨会”在汉圆满举办。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居署、旅游组织和意大利、埃及、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等10余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澳门、深圳、南京、杭州、苏州、景德镇、青岛、重庆、长沙、扬州、淮安、潍坊等15个中国创意城市的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赴东湖绿道、黄鹤楼、国际博览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体验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对武汉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成就、科技创新纷纷点赞。
本次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居署、旅游组织三大国际机构首次在中国合作举办的重要国际活动,标志着武汉在“设计之都”建设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进一步推动武汉与全球创意网络城市的交流交往,努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武汉样本”与“国际智慧”。

开幕式现场照片
8月25日上午,“2025年文化创意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武汉)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开幕。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波致辞,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葛思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Ernesto Ottone R.)通过视频致辞。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莹主持开幕式。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葛思颖通过视频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Ernesto Ottone R.)通过视频致辞。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莹主持开幕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长丹尼斯·巴克斯(Denise Bax)在主旨报告环节阐述了“文化创意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她说,城市未来动力在于“可持续旅游与城市更新”,这两者均需文化驱动,这不仅是包容性和韧性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柱,也体现了文化如何积极塑造我们的城市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全球350个创意城市中评选了12个城市案例,这些案例提供了具体、适应性强的工作框架,以帮助城市利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塑造更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吴俊勤以“以绿为脉,创见未来”为题,介绍了武汉作为“设计之都”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重点分享了东湖绿道三期项目的创新成果。该项目保留大量原生树木和历史景观,融入科教与校园文化元素,自贯通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成为高品质文化休闲慢行系统。东湖绿道三期作为“中国案例”入选本次大会核心成果《文化驱动的可持续城市旅游解决方案》,体现了武汉在生态与旅游协同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了“武汉方案”。
国际案例分享环节中,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介绍了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工作坊打造深度创意旅游的实践;意大利贝加莫市分享了通过培训奶业供应链专业人才推动美食文化旅游的模式;埃及达哈布市阐述了将可持续旅游作为城市战略核心的愿景;马来西亚古晋南市分享了古晋的文化、可持续旅游与城市更新的跨领域融合发展情况。

卢布尔雅那旅游局产品和体验顾问内扎·塞米奇作案例分享。

贝加莫市文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务部主任克劳迪奥·切基内利作案例分享。

埃及国家规划总局苏伊士运河地区规划与发展区域中心代理主任迪娜·哈利勒·赛义德·穆罕默德·赛亚姆作案例分享。

马来西亚古晋南市市长黄鸿圣拿督作案例分享。

随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长丹尼斯·巴克斯(Denise Bax)的主持下,案例分享城市代表进行了有关“文化创意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讨论。

本次国际研讨会是2025年度武汉“设计之都”建设及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重要系列活动,不仅深化了武汉与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交流合作,提炼推广了城市发展的“武汉经验”,为打造武汉特色、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积累资源、凝聚共识。武汉将以“设计之都”为平台,进一步开放合作汇聚全球资源,通过创新创意助力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文章来源: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公众号